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锡伯族服饰寓意(锡伯族服饰)(锡伯族的服饰是什么样的)

  • 资讯
  • 2022-07-10
  • 214
  • 更新:2022-07-10 15:52:07

今天给各位分享锡伯族服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锡伯族服饰寓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锡伯族服饰的介绍

锡伯族的早期服饰衣料是以鹿、猪犴等兽皮为主,比较注重防寒保暖功能。锡伯人的长袍,系大半截的长袍,底边在膝下半尺许,袖口为马蹄形,可以卷上,可以放下,下身穿的长裤,外加“套裤”(只有两条裤腿,没有裤裆和后腰),春秋穿的是“夹套裤”,冬季则穿“棉套裤”。除了平时的服饰外,锡伯族萨满教中的萨满还有自己特制的服装;头戴六股钢盔,胸挂护心铜镜,腰围飘带绣裙。萨满穿上这种服饰跳起萨满舞,模仿各种动物的形态和追逐、打斗、厮杀的动作,既反映了原始氏族时代的精神和狩猎、游牧的生活气息,又反映了山林文化和草原文化的特点。

锡伯族服饰寓意(锡伯族服饰)(锡伯族的服饰是什么样的)  第1张

锡伯族的服饰文化是怎样的?他们有着怎样的特色?

锡伯族是我国56民族之一,也是历史比较悠久的民族,这个民族的服装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且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服装文化,锡伯族的服装不但保持着鲜卑族的特点,还受到蒙古族服装和八旗服装的影响综合而来的,属于一个多面体。

一、锡伯族现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新疆地区,拥有着自己的语言,而且是通过满语逐渐演化过来的,锡伯族的人民性格豪爽,喜欢喝酒,在北方属于真正的猎户民族,主要是与打猎和捉鱼为主,在他们穿着的衣服原料中,大部分都是以野兽的皮毛为主。

二、这种衣服在寒冷的冬季能起到非常好的保暖效果,随着与中原文明的不断交流,服装逐渐得到了改善,现在的锡伯族传统服装看起来又像满足又像蒙古族又像汉族,但是又都不像,这就是他们把服装的优点全融合到自己的服装里面,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服装,锡伯族女士服装样子非常的多,而且有自己的讲究,女士们都喜欢穿着色彩斑斓的布衣裳和旗袍,每个年龄段穿着的服装和服饰都是不一样的。

三、未婚的女子通常只是穿一件靓丽的旗袍,在衣服上会搭配各种装饰品,看起来非常的青春靓丽,而当她们结婚以后就会穿着和满族类似的衣服,还会将自己的头发盘起来,带上手镯。而锡伯族的男人通常都喜欢穿长袍,一般都是以棕色,蓝色为主,穿上厚厚的鞋子,也会在头上戴一个圆帽子,锡伯族的人都非常的爱好骑马,所以他们的服装也会有专门的分岔,用来方便骑马打猎和日常劳动,而锡伯族的老年人喜欢穿小白褂和马褂,而刚出生的婴儿是不穿衣服的,直到长大以后才会穿精美的服装。

锡伯族的习俗

1、服饰

锡伯族的早期服饰衣料是以鹿、猪犴等兽皮为主,比较注重防寒保暖功能。锡伯族的服饰,因时代不同和地区的差异,以及民族相互间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和变化。传统的锡伯族服饰曾吸收过蒙、满、汉等民族服饰的优点。

2、节日

锡伯族民间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每年农历除夕前,家家都要杀猪宰羊,赶做各种年菜、年饼、油炸果子。除夕晚,全家一起动手包饺子,正月初一五更饺子下锅;初二要吃长寿面。做长寿面时先做好肉汤,然后将面另锅煮熟,捞出过水,食用时加肉汤,象征着送旧迎新。

3、文学

锡伯族的文学艺术内涵丰富多彩,富具本民族特色。民间文学为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民歌、民间故事、谚语、谜语、格言等。民歌又分叙事歌、苦歌、萨满歌、颂歌、劝导歌、习俗歌、田野歌、打猎歌、情歌、婚礼歌、新民歌等。民间故事有传说、童话、动物、寓言、神话、谜语故事等。谚语内容多为教人谦虚谨慎、诚实讲信、团结友爱,褒贬好恶、勤劳节俭。谜语主要表现为提高儿童智力、启迪其心智的内容,是老年人和妇女教育儿童的工具。

扩展资料:

锡伯族大多数习惯日食三餐,主食以米、面为主,过去食用高梁米居多。面食以发面饼为主,也吃馍馍面条和韭菜合子、水饺等。锡伯族民间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每年农历除夕前,家家都要杀猪宰羊,赶做各种年菜、年饼、油炸果子。除夕晚,全家一起动手包饺子,正月初一五更饺子下锅;初二要吃长寿面。

锡伯族多数居住在辽宁省和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锡伯族人喜爱骑马射箭。他们能歌善舞,早期的锡伯族人世代以狩猎、捕鱼为业,锡伯族过去信仰多神,也有信仰喇嘛教的。锡伯族是以粮食为主食的民族,包括小麦、稻子、玉米、高粱、黄米、小米等,这和本民族的生产形式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锡伯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锡伯族食俗

锡伯族服饰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纪念节日?

锡伯族的服饰,因时代不同和地区的差异,以及民族相互间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和变化。在清代,锡伯族的男子服装喜用青、兰、棕等颜色,女子喜用各种格布,幼儿多穿各色花布服装。男子服式均与满族服式基本相同。为便于骑马和操作,都穿左右开又的长袍和短袄,戴圆帽;妇女穿旗袍,扎裤脚,着白袜花鞋。姑娘们都是单长辫子,结婚后结发。妇女喜欢戴耳环,手镯和戒指,年老的妇女在春夏秋三季里多包白头巾,冬季戴棉帽。到了清末,由于锡伯族与汉族经济、文化方面交往密切,因此,服饰与汉族逐渐相同了,唯有西迁到伊犁地区的锡伯族妇女,仍喜欢穿旗袍。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用料越来越考究,样式越来越多样化,除老年妇女还保留穿长衣的习惯外,其余人普遍与汉族人着装相同。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抹黑节、杜因拜扎坤节(西迁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有的节日与汉、满族大略相同,如春节 、清明节 、端午节等。但是,过节的方式不大一样,如端午节,他们有泼水、刁羊、赛马或郊游等活动。 春节:从阴历年三十开始,各家各户都要杀猪宰羊。妇女们忙于炸油饼、果子,烤制具有民族特色的“发拉哈额分”,做“萨萨罕索吉”、“车勒”等菜肴,按照锡伯族习俗,年三十要烙好一个月吃的“发拉哈额分”、炖制一大罐“萨萨罕索吉”和“车勒”,因为整个正月是不允许动刀动灶的。吃年夜法饭之前,家长要带领全家人祭祀祖先,敬土地神。第二天,各家各户争先恐后早起,到亲朋好友家拜年。 清明节:一般在农历三月过一次,但在新疆伊犁、塔城地区的锡伯族人每年要在农历三月和七月过两次清明节。过节时,人们分别用鱼和瓜果祭供,所以分别称为鱼清明和瓜清明。� 抹黑节:过去锡伯族人民有在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相互抹黑的习俗,久而久之,这一天就成为锡伯族传统的“抹黑节”。这天天还没亮,一群群顽皮的孩子和青年就走出家门,拿着沾满泥水和灶灰的抹布、毡头,走街串巷,逢人就往脸上抹一点儿黑,一直到天亮才肯收场。被抹了黑的人非但不生气,还视此为大吉大利。原来,锡伯族人民认为如果在这一天被抹了黑,天火便不会烧身,庄稼就不得黑穗病。现在过抹黑节,其迷信色彩早已退去,只剩下娱乐的性质了。 杜因拜扎坤节:也称为“四一八”西迁节,这是锡伯族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是当年被迫西迁新疆屯边的锡伯族人与留居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话别的日子。二百多年过去了,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锡伯族人都要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并把这一天定为自己的传统节日。节日这天,家家都要把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好丰盛的食品,穿上节日盛装,相聚在一起,弹起“东布尔”(锡伯族的一种乐器),吹起“墨克调”(锡伯族的一种曲调),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贝勒恩”,来庆祝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此外,还要进行摔跤、射箭、赛马等传统体育活动。

关于锡伯族服饰和锡伯族服饰寓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有话要说...

随机文章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